倾诉星球 > 随笔杂谈 > 文章详情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投稿:聂安琪日期:2023-09-30 08:13:45人气:389+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第1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宁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接下来具体说说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导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怎么写出亮点?酷猫写作网整理了3篇优秀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通用版范文,有规范的开头结尾写法和标准的书写格式。是您写出深受大家欢迎的调查报告理想参考模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3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2023最新

我市共有县以下农村学校240所,在校学生116889人,其中小学159所,在校学生62584人,100人以下农村学校90所,在校学生3339人。

在全市在校学生中有农村留守儿童7680人,占小学在校学生总数的12.27 %。

这些留守儿童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

经过调研,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形成调查报告。

一、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 留守儿童的几种类型。

1、 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由于家境不富有,祖父母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在这样的家庭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对于学习更无从谈起。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

2、 教育、成长都过于溺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

现在很多的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等。

3、 教育、成长都由亲朋代管,总感到心理压抑、束手束脚,希望无拘无束、自由放纵。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

(二) 留守儿童的突出问题

1、 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

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不到1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 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

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 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

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 家庭教育缺失,行为习惯不良。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由于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三)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1、 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

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

2、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尤其是边远山村,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他们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 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

4、 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

此外,歧视农民工子弟问题。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二、 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一) 提高认识,把关爱留守儿童纳入日程。

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更需要教育、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爱,他们同样承载着国家民族及无数家庭的期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现实社会的安宁与和谐,关系到未来一代的整体素质,也关系到国计民生。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思想上缺乏引导,情感上出现缺失,心理上没有安全感等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他们在心理和身体上出现了许多问题,甚至导致犯罪,因此,关爱留守儿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启动“蒲公英”留守儿童关爱计划,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协调有关部门,整合社会资源,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摆上日程,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着力改变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的环境,让留守儿童得到亲情关怀,让留守儿童得到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得到真诚关爱。

(二) 加强组织领导,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亲自牵头,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具体负责,吸纳党组织、政教处、团委、工会、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以下五大网络:一要健全以留守儿童亲属为主体的监护网络,督促临时监护人履行法律责任;二要建立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扶网络,加强学校、临时监护人、法定监护人与社会的密切配合,建立完善与监护人的沟通联系制度;三要建立以群众、社团组织和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关护网络,在思想、生活上给予关心,帮助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四要建立以法律援助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切实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为有需要的留守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三) 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

1、 建立留守儿童基础信息和成长登记制度。

各校每学期要组织专人进村入户,进行家访,对留守儿童情况摸底调查,调查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兴趣爱好、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建立详细的信息档案,填写《留守儿童登记表》,学校应分年级分班建立花名册,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身体、心理、生活等情况,以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和教育。

建立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装入作业样本、学习日记、学习成绩、小组活动资料、艺术作品、音像资料、行为表现、操行评定、自我鉴定等。

2、 建立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制度。

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一对一或一对二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和生活帮扶对子,使他们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教师在帮扶中要做到“三多”、”三优先“即在生活上多细心照顾、学习上多悉心指导、心理上多耐心引导;在学习上辅导优先、生活上照顾优先、活动上安排优先,确保受帮扶的儿童生活上有人照料、行为上有人管教、学习上有人辅导、心灵上有人抚慰。

学校要建立帮扶工作责任制和跟踪服务等相关制度,为留守儿童营造学习安心、生活舒心、情感温馨的良好教育环境。

3、 建立留守儿童联系报告制度。

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和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指导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

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备有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残疾儿童及其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通讯录,以便随时沟通。

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通过设立亲情热线和网上视频等现代信息交流手段,为他们提供与父母沟通交流的平台,每月至少与其父母交流一次。

帮扶人员每月至少与帮扶对象父母通话一次,向其通报其子女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每学期召开一次监护人(委托监护人)会议,向监护人汇报学校工作计划和工作情况,通报学生在校的全面情况,共同探讨教育管理措施。

建立情况报告制度。

对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残疾儿童在校(园)期间遇突发事件,必须在靠前时间告知委托监护人并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4、 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和谈心家访制度。

学校开设针对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残疾儿童自立自强的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有条件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要开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

班主任应建立与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残疾儿童交流谈心制度,任课教师也要结合学习情况经常开展谈心活动,用爱心呵护,使他偿感到老师胜似父母、学校胜似家庭。

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向家长或临时监护人通报孩子学习、生活情况,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每次家访后均要写出有质量的家访报告。

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残疾儿童免费体检制度,及时了解学生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状况。

以上就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倾诉星球其它相关文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sxq.cn/sbzt/bqUjf110.html

Elva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Copyright www.qsxq.cn 【倾诉星球】 联系我们 |皖ICP备2021018307号-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