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千面憜戈日期:2023-09-10 08:27:15人气:344+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论文很多人还不了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大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导致的学习及人际相处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及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关键词】人...,接下来具体说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思考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思考,希望大家喜欢!如果这8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大学生思想*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思考相关的文章。
大学生思想*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大学生思想*治教育面临着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即网络文化迅速传播、贫困大学生数量增多、大学生在外租房现象突出、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和大学生校外打工等.正确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网上思想*治教育工作,建立网上引导和监控机制;全方位关注贫困生,保证其身心健康;重视管理在外租房学生,加强责任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学生结婚制度的.合法性;规范在外打工学生的管理,从政策导向上寻求有效途径.
王*,WANG Yi(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市,400715)
刊 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 OF CHINA ( AND ) 年,卷(期): 32(4) 分类号:G64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治教育 问题 对策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治素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金卡工程 英文刊名:CARDS WORLD 年,卷(期): 13(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思想*治教育 大学生 现状对策大学生人际交往及思想*治教育对策论文
【提要】大学是人际关系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大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导致的学习及人际相处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思想*治教育来解决。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及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想*治教育对策。
【关键词】人际交往;思想*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健康的心理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它是大学生在校健康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所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是每一个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一)主动交往能力差,交往对象单一
大学生进入校园,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很多人在这个时候缺乏主动交往能力。很多大学生对于同学之间的相处仅仅限于小范围内的,没有主动交往的能力。交往对象单一,交往范围小,不愿主动认识别人的这种状态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
(二)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人际交往技巧
目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占大多数,他们的成长环境一般比较好,以孩子为中心的养育模式使他们在与别人交往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不考虑别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缺憾突出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包容之心,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使他们在校期间把一些很容易处理的问题复杂化,影响到自己的大学生活。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大
近几年,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性的变化,很多学生在新媒体这样的交流平台上更容易解除障碍自由沟通。可是,新媒体虽然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但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长期处于虚拟状态下,缺乏与人的自然接触和真实的交流,失去了在现实生活中沟通交往的欲望,无法适应现实生活,造成自我认知的模糊与困惑,使很多大学生的孤独感倍增,甚至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
二、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思想*治对策
人际交往是思想*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载体,用思想*治相关内容解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提高思想*治教育效果,解决困扰大学生的人际问题、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新媒体下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合理引导
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这是构建和谐人际交往关系的靠前要务。
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和他人,不自卑,不自傲,摒弃猜忌、妒忌等不良的心理因素。
我们客观辩证地去看待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要过于理想化地看待实际学习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关系,要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有了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大学生能更好地在新媒体下进行良性的人际交往。
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在新媒体下进行人际交往的安全意识,引导大学生增强现实交往能力。
(二)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的技巧有很多,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需要注意的事情都不一样,但总的技巧和原则一定要掌握:靠前,真诚宽容,信守承诺。
在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就是真诚,这是能够与别人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关系的前提。
和朋友相处学会宽容,遵守承诺,这是人际关系能够长期维系的保证。
第二,表达恰当,主动交往。
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时方式恰当舒服,甚至可以幽默和风趣,这有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同时,还要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扩大交友范围,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的完善自己。
第三,善于倾听,懂得赞美。
在人际交往中,倾听是对别人较好的尊重,也是给予别人最有效的赞美。
只顾自己说或者经常打断别人的讲话,会造成他人对你的反感,影响你的人际交往。
除此之外,真诚适度的赞美会让对方增加对你的好感,这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
(三)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提升人格魅力
在人际交往中,品质好的人在为人处世、与人相处中更容易获得大家的青睐和认可,这也有助于大学生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在人际交往中应该互相尊重、真诚友好、懂得体谅与包容,努力克服自私自利、妒忌猜疑等心理障碍。
善于从别人的角度认知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换位思考,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献爱心等活动,让他们通过无偿服务于他人,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以及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豪感。
通过这种实践性行为,大学生能够体摒弃一些人际交往中的不良习惯,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再难找到一个年代,像近.不仅社会成员的生存方式发生巨变,同时思想观念也发生剧烈、广泛、深刻的'变化.本文将通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治教育面临的一些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 者:张廷霞 作者单位:宁夏农业学校,银川,750011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6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思想*治观念 挑战 对策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思考论文
摘要:“碎片化”阅读日益成为高校大学生常态化的阅读方式,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治教育工作应当顺势而为,切实融入“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背景,积极应对其可能带来的冲击,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从而提升思想*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阅读状况;思想*治教育“碎片化”
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正在深刻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状况,大学生读者被动卷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浪潮中,将自身置于“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背景之下。
“碎片化”阅读作为契合数字网络媒介社会发展背景下的新兴阅读类型,其影响波及的范围至大学生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思维和整体阅读状况。
基于大学生读者阅读方式的变更情势,大学生的思想*治教育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考验。
因此,分析“碎片化”阅读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思考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现状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历史上靠前次实现了将日常生活中间歇交替的碎片时间得以激活并被加以利用。
阅读,这一人类特有的获取真知、汲取讯息的行为方式也前所未有地呈现出了可移动、跨时空的特征。
过去的阅读,形式单一,次数受限,花费时间较长;现在的阅读,则呈现出了形式多样,次数激增、耗时较短的多元结构特征。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这样一种阅读方式进行精准的定义,在此,笔者根据其特征典型和概念的接受程度将其称作“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阅读天然的移动性、便携性、即时性和互动性,满足了大学生读者阅读视野多元化、阅读需求个性化的要求,不仅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这无形中也使得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不得不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为安徽工业大学的在校师生。
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形式,共获取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90份,有效率97.5%。
根据此次调查,笔者发现,时下,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呈现以下显著特点:
(一)“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调查数据显示有93.6%的学生每天会涉及以下至少两项“碎片化”阅读的.内容:浏览网页、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刷“微博”;逛贴吧;查阅电子邮件;观看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图片及文件;使用QQ、微信等聊天工具,浏览朋友圈、QQ空间,关注新闻资讯。
“碎片化”阅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以及数字化阅读广泛普及的延伸型阅读形式,其操作简洁易掌握、文本信息量大,常伴有配图和视频,这些特有的阅读形式吸引着大学生们将“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作为获取信息的选择途径。
大学校园内,在行走的路上、食堂、教室,狂刷手机的低头族、戴耳机听“有声读物”或手捧“电子书”的学生比比皆是。
可见,“碎片化”阅读的价值已经不局限于作为一种新型的流行的阅读方式,更是一种新兴的别具一格的生活方式,多维度地融入了大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
(二)大学生阅读存在娱乐化和“浅”阅读倾向
数据显示,有67.8%的学生每天会花超过5个小时在玩游戏,听歌,看电影和网上聊天。
50%以上的学生用手机浏览新闻推送、用即时通讯软件与朋友聊天沟通,时不时地刷朋友圈机械式地关注他人的动态。
这样的一些行为似乎本身就是一种阅读行为,或者说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阅读行为的出现。
然而,这样展开的阅读活动很大程度上是“蜻蜓点水式”的,是浅尝辄止的。
笔者看来,这些行为与其说是有意识地阅读,倒不如说是不自觉地浏览。
除此之外,除了阅读相关的专业课书籍,有56.8%的学生喜欢在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上阅读都市、言情、科幻等通俗读物,置于古典文学、哲学、史学等人文社科类的电子书则很少被人问津。
凡是冠之以“微”字的,诸如微博、微信阅读等,其往往提供的阅读内容也是微小的、破碎的、支离的、杂乱的。
长期的阅读“碎片化”导致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心态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焦虑感、浮躁情绪不自觉地产生,心理负荷加重,阅读心理状态受到消极影响。
阅读也少了知识积累价值本应有的厚重感,大学生的阅读也开始追求娱乐化、变得浅薄化。
调查中,尽管仍有60.6%学生表示能够通过“碎片化”阅读进行自主学习,但也只有20.8%的大学生养成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可以通过获取相关信息,加以记忆和归档。
此外,有63.4%的大学生读者表示在阅读“碎片化”的信息时,几乎不会去考虑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说,多数大学生读者的媒介素养尚未形式。
带有功利性的阅读目的使得大学生读者身陷信息的累积导致的信息超载之中,根本无法进行阅读思维的有效锻炼,阅读水平下降,阅读状况堪忧。
二、“碎片化”阅读”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若干思考
“碎片化”阅读背景之下是大学生阅读需求多样化、阅读形式娱乐化和阅读内容浅薄化的发展倾向,极大地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思考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在“碎片化”阅读”背景下应当如何调整并改进自身以迎接挑战。
(一)积极发挥“舆论领袖”型思想*治教育者的影响
“舆论领袖”是指那些交际广泛,同媒体的接触频度远高于一般人,并且乐于创新,观点能对普通受众的态度和行为产生较大影响的一类人。
他们的知识面、责任感、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大众传媒的忠诚度和接触量都远远高于和大于一般人。
培养思想*治教育的“舆论领袖”,积极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中的影响力,使得优秀的思想*治教育专家技术娴熟地利用新媒体,针对不同的思想*治教育对象采取“结合性”的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方案、实现因材施教,努力在网络思想*治教育空间里发声,让大学生读者能够听得来自网络的思想*治教育主流的、积极的、正面的声音。
这样一来,大学生的思想*治教育便会比以往具备更为生动活泼、内容广泛、形式翻新且力量强大的说服力,从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高度重视思想*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原则
“碎片化”阅读背景下,阅读的互动性是当前大学生阅读状况的呈现出来的典型特征之一。
互动行为激发了思想*治教育对象的自我主体性意识。
大学生读者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治教育的对象,其行为在*性、创造性、自觉性、自主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也只有以人为本,方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既定的思想*治教育目标。
因此,思想*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充分尊重思想*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活动,培育他们自觉有效的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知识、倡导阅读价值、充分挖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个体思维能力、培育并发展学生的自学潜能和创造性。
思想*治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大学生读者的思想意识发展规律、个体的接受能力及行为特点,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关切他们的真实感受和心理诉求。
(三)切实聚合思想*治教育中的“碎片”
“碎片化”阅读呈现出来的碎片化特征可能会导致阅读的分化,但与此同时也恰恰促进了阅读群体的重新聚合。
这样一种基于相似相近的阅读志趣和相通的阅读价值认同感的阅读群体可以视为若干虚拟网络数字化阅读空间里的阅读社群。
一般来说,社群指的是由众多粉丝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一些骨干分子和意见领袖建立起的更为聚集及目的性明确的小圈子。
将思想*治教育对象群体加以细化,以社群的形式进行类化,并加以聚合,可以实现思想*治教育内容输出和个性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防止思想*治教育资源的浪费,实现思想*治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7.
[2]石呜.互联网时代独处能力正在消失[EB/OL].[-08-20]
谈企业思想*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正处在改*的攻坚阶段,企业发生的'重大变化使企业的思想*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广大的思想*治工作者应及时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求得职工的理解与支持,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投身到企业的改*发展中去.
作 者:孙树红 作者单位:山东东营胜利油田党校,山东 东营,257045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 年,卷(期):2007 “”(6) 分类号:B026 关键词:企业 思想*治工作 职业 问题 对策“90后”大学生已迈入各个大学校园,他们有其独特的、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把握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使其更具有针对性,为大学生健康全面成才搭建良好的平台。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思想活跃,充满自信并勇于展示自我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现自我。如在班干部的选举中,各班均有80%以上的学生走上讲台演讲,参与竞选,他们敢于发表自己很多相关的想法,表现活跃。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自立意识增强
在每一个学校中,都有部分贫困生,这些学生很多时候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但他们对自己家庭的贫困情况能够坦然接受和面对,并不会对社会对家庭对学校有怨言,相反总是寻找很多机会去兼职工作,因而具有很强的自立意识。
(三)个性张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在家庭中习惯了被关爱和被包容,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去包容和尊重他人,在学习、工作中不擅与同学沟通交流。缺乏团队协作精神、集体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这对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与他们和谐相处,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四)缺少个人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
大多数新生不曾考虑过自己大学三年的目标和未来的人生规划。他们强调高标准的物质生活,希望未来从事工作轻松、收入较高、环境好的工作。而且他们身上普遍缺乏责任感,往往只是注重个人物质上的得失,对于道德精神理想层面的认识较为淡薄,这种责任意识的匮乏是需要广大教育者关注的。
(五)适应能力弱,依赖性强,心理素质较差,抗挫折能力较弱
大多数“90后”面对各种学习、生活、工作、恋爱压力时,会显得无所适从,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如在学生干部选举落选时,很多学生认为很没面子;当在学习、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在心理方面表现极为脆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有的学生会负气离职,有的学生心理会留有阴影,并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等。
(六)现实目标缺失,认知能力不足
有的学生进校后放松了自己;有部分学生认为大学和想象中有区别,还有就是进这所学校不是他理想的学校或是因父母强迫来的,心理产生了落差;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没有认真去认识和理解,更没有确立大学学习的目标和详细的规划。
二、对“90后”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思考
(一)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
班级是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环境,而班级文化主要体现在学风、班风、学生文明习惯、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
因此应通过班级活动和导师、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的`谈心,加强思想*治教育工作。
同时建立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班级干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
加强学风建设方面,主要是学习态度教育,通过学习经验交流、读书心得交流、学习方法讲座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加强“文明宿舍”建设,营造良好宿舍文化。
通过班级主题班会、党团课正面引导大学生重视宿舍文明建设,督促学生讲究宿舍文明,搞好卫生,遵守作息时间,让学生自觉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
(二)以人为本,着眼于“90后”大学生思想实际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应紧紧围绕学生的思想实际,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放在首位。首先,是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生涯。
其次,为了让学生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中激烈的竞争,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如我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三生教育,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办公室和三生教育团队(包括教学团队和实践团队),开展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三生教育讲座,帮助和培养“90后”大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提高抗压、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等能力。
(三)发挥高年级学生作用,有效实现既定的目标和任务
很多新生在和教师的交流中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很难寻找到相同的话题和语言,他们更多地喜欢在高年级学生身上去寻找如何解决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的方法。
因此管理中可采用“1+1+1”模式,即“辅导员+班主任+助理班主任”模式,助理班主任由一些较为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担任,主要是指导新生班同学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使新生们正确认识大学,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好所遇到的问题、困难。
这种模式对新生教育可起到很好效果。
(四)把握教育工作的时间阶段性
加强职业指导大学生将来的就业、职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因此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加强职业指导是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
我校是三年制专科,一年级的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阶段,主要内容为:大学生活适应、了解专业、了解自我、认识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
二年级的职业基本能力的培养阶段和职业定向指导阶段,主要内容为:专业学习,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心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创业训练等。
如我们学校每年针对二、三年级学生开展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
三年级的择业指导与就业服务阶段,主要内容为:职业信息收集与处理、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三个阶段有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指导体系。
(五)参加社会实践,磨砺学生心志
90后的学生在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受挫能力较弱。
在面对困难时,常常表现为退缩或者懦弱。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哪时能够勇往直前,敢于拼搏。
高校可充分利用好寒暑期社会实践这一常规活动,尽量增加“90后”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自行组团,自拟调查课题,采取旅游、实习、见习、打工、社会调查等各种方式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去接受困难挫折的洗礼,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态度不再消极,不逃避责任,而是积极去克服困难。
参考文献:
1.林焕章、英健文、林良盛,《关于构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探讨》,《时代经贸》2.张强,《对“8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北京教育》3.蔡立彬、陈莹、李迎、林良盛,《基于实践成才,推荐德育创新的学生工作探索》4.何华莉、沙文、王陶,《试析高校中的“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J]
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总结
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按照《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和《*央、*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
先后将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列入学校“xxx”规划,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教代会工作报告中和人才培养方案中。
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治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准确定位 创新教育思想观念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在近50年办学育人的历程中,特别是中央16号文件颁发以来,我校始终重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治工作的优势,深刻认识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大学生的思想*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勤奋、自强、求是、创新”科院精神的合格人才,为纺织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逐步确立了“创优质、办特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勤奋、自强、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
树立以学科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纺织行业服务的办学观;树立“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质量观;把培养符合自身目标定位,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重要的质量标准;确定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的办学思想,指导办学实践。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入学习、研究,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形成了“在改*中讲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质量,在质量中显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的科学发展思路。近三年,学校领导出版专著近十部;在《党建与思想*治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重要期刊发表相关理论研究文章近二十篇。
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我校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协作、全校教师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工作创新机制,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领导率先垂范,进行教育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治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实施全员育人;学校全方位开发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教育途径创新,实施全方位育人;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进行教育环节创新,实施全过程育人。
形成了我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这一重要的办学育人特色。
我校注重以学生工作特色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特色品牌工程”,不断增强学生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鼓励二级学院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造学生工作特色活动品牌,形成了“院院有亮点、个个有特色”的学生工作格局。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全面、深入、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促进了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人生理想、道德水准与行为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生工作部和学生思想*治工作干部适应新形势,努力对学生工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工作模式、建设载体等进行了大胆改*创新,实施学生工作“十大工程”。
领导重视 完善思想*治教育工作机制
学校党政领导一贯重视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
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靠前责任人,责任明确,责任意识强。
凡涉及人才培养、学生稳定的大事主要领导亲自抓。
学校党委和行政将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专题研究和解决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每学期开学初,召开学校学生工作专题会议,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进行专项部署。
每学期进行学生工作期中检查,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梳理工作思路,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水平。
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校领导联系二级院(系)制度、校领导接待日制度、校领导听课制度,通过深入大学生思想*治工作一线,了解和解决大学生思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校党委书记尚钢教授,校长张建钢教授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尚书记还主动与化工学院学生李红浩同学结成帮扶对子,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张校长联系机电学院铁人班,学校其他校领导也分别联系班级和贫困学生,领导的率先垂范为学生工作树立了榜样。
机关党委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每个机关党支部均联系帮助我校的1-2名贫困学生或者孤儿,解决其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助其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联系一个班级,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对该班级进行指导,引导和促进全班学生全面发展;为院系师生办一件实事,协调解决院系师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建章立制 构建思想*治教育保证机制
学校建立完善了大学生思想*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和分管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学校办公室、党委组织部等单位的负责人和部分专家代表组成。校大学生思想*治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党委学工部。校大学生思想*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全校大学生思想*治建设工作,为我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领导基础。
为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各二级学院成立了本学院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领导本学院思想*治教育工作。
学校坚持召开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会,研究、部署、总结阶段性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推动学校学生的思想*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探索创新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
我校坚持每两年一次“武汉科技学院党建与思想*治教育工作会议”,并坚持双周召开学生工作副书记会议,部署阶段性思想*治教育工作,每年多次召开全体思想*治教育工作者参加的工作大会,分管校领导亲自参加,研究部署学校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
校党委书记尚钢也多次参加学校的思想*治教育工作会,做出重要指示。
为真正将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党委结合大学生成长需要和各二级学院思想*治教育工作实际,结合新情况,多次修订完善《二级学院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考核实施办法》。学校从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三个大的方面对各二级学院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学校对二级学院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采取学期期中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各二级学院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进一步调动各二级学院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了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有助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以上就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思考)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倾诉星球其它相关文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sxq.cn/sbzt/baUq1fvn.html
Copyright www.qsxq.cn 【倾诉星球】 联系我们 |皖ICP备2021018307号-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