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MichstaBe日期:2023-09-25 08:26:49人气:253+
顺丰控股
橘子股识将带你了解顺丰股票市值,希望你可以从中得到收获并且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本文概要:1、顺丰控股 为啥流通市值那么少2、顺丰为什么开始做外卖了?3、3600亿顺丰业绩爆雷!市...,接下来具体说说顺丰控股为啥流通市值那么少
财经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需要注重资产配置能力的提升。投资者们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资产,以实现长期的投资回报。橘子股识将带你了解顺丰股票市值,希望你可以从中得到收获并且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答: 实际上,总市值和流通市值是两个概念,当前顺丰控股虽然总市值是2309.81亿元,超过了美的集团和万科A的市值,但在二级市肢芹场上,顺丰控股实际可流通股份只有1.33亿股,实际流通市值是73.42亿元,仅相当于一个中小盘股的规模。
上市后答告,借助媒体的热点炒作,各路资金追捧下股价涨停也很正常。
不过假如其余股份完全可流通后,必清饥明定会有大股东减持,届时股价是否依然可以保持强势还有待观察。
如果还有疑问,可以私信交流
答: 1.顺丰在物流方面布局多年,有天然的优势。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顺丰如答磨今已是中国快递行业“巨无霸”,坐拥覆盖全国的网点和配送网络,无论是物流体系还是供应链,都是美团饿了么比不上的。
2.瞄准“团餐”这一被忽视的外卖领域。
不同于美团饿了么的主攻方向,“团餐”才是顺丰的核心目标,从它“专注于企业订餐,提供集体预约订餐、集中配送”的口号中就可以看出来。
3.长远布局,而非一时兴起。
事实上去年十月,顺丰就推出了“同城急送”,将物流触手延伸到了餐饮行业,而此此涉足B端外卖,也是抓住了餐企自建外卖渠道的需求。
<> 4.美团饿了么发展略显疲态> ,与商家摩擦升级,外加疫情影响,运营受限,给了顺丰绝佳搅局的机会。
5.顺丰的野心
顺丰目前的市值已经超过了2000亿,当然不甘心只做快递,外卖行业虽竞争激烈但仍有利可图,另外,也许像顺丰所宣称的“周边三公里,我什么都可以送”,这家快递巨头正在努力开疆拓土满足自己更庞大的野心。
顺丰进入外卖行业从收购麦当劳供应链开始试水配送麦当劳,名为顺丰同城,前期靠此纠错内部的错分件和同城的快递运营。今年疫情后,餐配和同城配需求加大,顺丰前期也储备了同城配送能力,加入外卖搏杀也是顺理成章。
没想到,顺丰悄悄送上了外卖。
日前顺丰同城上线了一个“丰食”平台,主打面向企业员工市场的送餐服务。无论是企业团餐还是个人用户,都可以在丰食上下单点外卖。目前,丰食上已有近百家知名餐饮企业入驻,包括必胜客、德克士、真功夫、吉野家、达美乐、云海肴、西贝、周黑鸭等。
至此,顺丰正式光明正大杀入外卖领域。受到疫情影响,“堂食”受限,企业团餐迎来大爆发,丰食应运而生。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丰食配送费高,但主打低抽点。不久前,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控诉美团外卖佣金过高让众多餐饮商家不堪重负,丰食用意不言而喻。
顺丰已是中国快递界巨无霸,最新市值超2000亿。但是,王卫显然不甘心只做“送快递的”。坐拥覆盖全国的网点和配送网络,顺丰野心勃勃,旗下顺丰同城已经在一二线城市开始布局餐饮、商超、医药、备举伏生鲜、服务等等。
外卖只是顺丰的小小试水。这家快递巨头正谋划一个更庞大的蓝图——周边三公里,我什么都可以送。
悄悄杀入外卖:这一次,顺丰正面PK美团饿了么
本以为美团、饿了么坐稳了外卖这片江山,没想到竟然被顺丰搅了局。
“搅局者”为丰食,是顺丰同城推出企业团餐平台,主要面向企业员工市场的送餐服务,专注于企业团餐,为企业提供专属折扣,集合品质大牌餐饮,严格把关用餐安全,可为企业提供集体预约订餐、集中配送,无接触安全送餐服务,更能有效解决企业员工就餐问题。
投资界体验发现,在“丰食”小程序首页端,列有已经开通的“外卖下单”和即将上线的“堂食点餐”功能。从“外卖”页来看,丰食旨在面向所有类型用户。其中,企业端用户可通过“日历点餐”,选择指定的日期预定相关餐食;个人用户在满足起送要求的基础上也可自行下单。
海为例,小金额订单配送费在5元左右,而有像蛋糕店(单个产品单价超过200元),则无需配送费。除了外卖配送之外,有部分品牌也支持到店自提。
先抢商家,再抢用户,顺丰甚至玩起了“补贴价格战”的 游戏 。丰食推出了“瓜分500万”的活动,用户可通过“邀请企业入驻”和“我要推荐企业”页面推荐企业。奖励十分诱人——企业成功入驻后,推荐人将获取1元奖励。而推荐的企业6月30日前在丰食消费1000元,推荐人还可另外获得500元奖励。
根据小程序页面信息,丰食已经获得德克士、必胜客、超意兴、船歌鱼水饺、大城小爱、大弗兰、刀小蛮、兜约下饭菜、饭戒、粉氏、福记、福客优选、云海肴、吉野家、老娘舅、味千拉面、西贝、真功夫、俏江南等近百家连锁品牌入驻。
快递巨头顺丰为何干起了送外卖的生意?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复工企业的员工吃饭的相关事宜成为了一件麻烦事。顺丰同城曾向媒体表示,进入餐饮外卖行业只是为了帮助大家解决吃饭的问题。
疫情催生新商机:万亿团餐市场,顺丰想做老大?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顺丰嗅到了新商机。
疫情期间,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复工企业的大事。但传统线下“食堂”无法营业,由此催生了团餐式外卖的新模式。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提出积极鼓励推广团餐,为企业正常复工提供支持和保障。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公布了一批预约式网络订餐企业名单,倡导供餐企业根据分餐制要求,按人数统一打包供应配餐。
这让在生死边缘摇摆的餐企看到了希望。一时间,企业的团餐成为众多餐饮企业争抢的香饽饽。真功夫、老乡鸡、西贝莜面村、云海肴、和府捞面等多家餐企都杀进了团餐领域,有些品牌甚至靠团餐撑起了过半订单。
外卖平台也看到团餐式外卖的巨大需求。早在2月中旬,美团、饿了么等联合地方政府、工业园区等机构,分别发起“放心工作餐直供”、“企业团餐安心送”行动,携手必胜客等众多家头部餐饮品牌,为企业员工复工之后提供无接触配送服务。
中国庞大的团餐市场开始浮出水面。据艾媒咨询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团餐市场规模高达1.5万亿元,占整个中国餐饮市场的33.23%。预计2020年中国团餐市场规模将增长12.67%,届时中国团餐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69万亿元,餐饮市场的占比将提升到35.65%。粗略估算,团餐的体量大约为在线外卖的6倍。
尽管被认为是中国餐饮的“最后一片蓝海”,但目前的团餐市场依然处于“高度分散,小企业林立”的状况,巨头尚未形成。据中国烹饪协会数据,整个行业99%的企业年营收不足1亿元,团餐行业前十强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合计超过550亿元,前十强的市场集中度约为5%,这一数据远低于欧美日韩等国家。
盘子大且无人称霸,这或许是顺丰瞄上团餐的一大原因。做得了快递的老大,说不定还可以做团餐外卖的老大。
王卫的野心,顺丰的商业版图
成立20多年,顺丰已是中国快递界巨无霸,不想再做只是“送快递的”。
自2017年2月上市之后,顺丰就变了,它不愿意把自己禁锢在现有的业务领域里。王卫曾对公司员工强调:靠出卖劳力搬货,不是顺丰的终极宿命。因此,尝试新颖的、可持续的、利润较高的增值服务,对顺丰来说是势在必行。
从便利店、无人货架、生鲜速配、智能物流、金融业务到产业集群,再到跨境电商“Wow哇噢“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快递网络和渠道能力,顺丰一度野心勃勃。
曾有行业相关人士认为,借助自身强大的配送网络体系和渠道运营能力,再联通线上线下平台,王卫或将能与马云分庭抗礼。但事与愿违,顺丰抗衡不了阿里,王卫口中坚持的“绝不能失败的任务”,还是以失败告终。
2019年4月,顺丰旗下的社区生鲜超市品牌“顺丰优选”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关闭线下门店。从2012年上线线上购物平台顺丰优选,到2014年上线线下实体店“嘿店”,再到2016年统一线上线下将线下店定名为“顺丰优选”,王卫对新零售的执着停在了2019年,顺丰的便利店之梦也走到了尽头。
当顺丰在生鲜、零售、电商里反复折*,中国快递江湖风云突变,诸侯四面而起,三通一达增长迅猛,在上将顺丰甩在了身后;而京东物流也高调开通个人物流业务,利用“电商+仓储“的模式弯道超车。整个快递行业,人称“顺丰和其他”的时代已悄然逝去。
同行的穷追猛打,让顺丰压力倍增,迅速进军电商物流。“顺丰现在做电商物流是个死,不做电商物流,将来可能也是个死。” 王卫在内部会议上如此强调。自己做不成电商,就靠着别人来做。
顺丰选择与唯品会合作,放下了身段加入“价格战”。2019年5月,顺丰推出了针对电商客户的新业务--特惠专配,并于12月联手唯品会在配送环节上加码,获得唯品会全年超5亿订单。
效果是显著的。疫情之下,今年2月,顺丰快递经营数据却逆势而上,速运业务量同比上涨118.89%。同时,顺丰今年1月和2月的累计市场份额五年来首次超越韵达、圆通和申通。中金公司预计,在继续捆绑唯品会的同时,顺丰或将继续扩大自己在电商业的版图。
要想稳住这好不容易抢回来的市场份额,顺丰仍然不敢怠慢,势必要走出一条差异化的道路。在拥有了庞大的物流体系和成熟的渠道运营能力后,顺丰入局团餐外卖,似乎是水到渠成。
如今,市值2000亿的顺丰已经不再是一家单纯的快递公司,它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而在不断“试错”后,相信王卫的野心也不止于团餐外卖。
这个是很正常的,毕竟全国现在的城市人口有8.6亿,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吃饭都是选择点外卖,所以市场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且这个人数还在不断激增中,所以顺丰进军外卖行业也是情有可原的。
百度外卖被抹杀了以后两大巨头美团其实独霸天下,饿了吗其实做的不好,第三方肯定会出现,在中国,两个不可能会出现。最少三个,这就是中国模式,希望顺丰能够找到适合他的出路,加油!
顺丰嘿客!悄悄的来,悄悄的走,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些年顺丰跨界的成本太高了。
疫情期间不会瞬间结束,顺丰正是看到了商机,瞬间做出开拓外卖市场,思维逻辑清晰,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顺丰为何跨界外卖圈?
财报显示,2019年顺丰营收1121.93亿元,同比增长23.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97亿元,同比增长27.23%;顺丰速运业务实现快递件量达48.31亿票,同比增长25.84%,算下来平均每天快递件量在1323万票左右。
顺丰在快递领域这些年的成绩已经相当突出了,为何不专注于快递,要来外卖领域虎口夺食?
1,快递行业竞争激烈
快递行业,三通一达,加上顺丰和百世,六大巨头占了80%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化程度相对较高,但这六大巨头直接的竞争却十分惨烈。
顺丰主要占据高端市场,营收处于行业靠前,但市场占有率却远不及其它对手,特别是中通,市场份额已经连续四年稳居靠前。
随着价格战的进行,以及其它随时可能入场的对手,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快递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
顺丰,还通过收购品骏快递来抢占中低端市场,既然顺丰可以进入中低端市场,同理,其它对手也可能进入高端市场。
疫情期间,顺丰积极抗疫,复工复产,业务基本上没受到什么影响,民众不出门,网上购物的需求更大。
一季度,顺丰的业绩却并没有什么惊喜,顺丰一季度净利润9.07亿元,同比下降28.16%。
营收增长39.59%,快递业务完成17.2亿票,同比增加77.14%,但净利润却下滑近30%。
增收不增利,这可能也是顺丰寻求跨界的重要原因。
资本市场上,顺丰的市值现在2081亿,离2017年的高峰3000多亿市值也有不小差距。
2,顺丰一直在尝试跨界
顺丰一直都有跨界想法,特别是电商梦,并且也付诸了实际行动。
早在十年前,2010年8月,顺丰就推出了自己的靠前个电商平台,顺丰E商圈,主售食品,也有少量3C产品,还推出了配套的支付平台,顺丰宝。
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不到一年时间,就以失败告终。
此后的嘿客,顺丰优选,顺丰海淘、丰趣海淘,10年来,顺丰电商一直在不断尝试,最终都不算成功。
有人说快递,分为两种,顺丰和其它。
在电商领域,顺丰则称得上“隔行如隔山”。
3,进军相关领域
尝试电商一直不如意,顺丰开始把目光瞄向与快递相近的领域。
首先是快递柜。这几天因为收费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丰巢开曼,就是顺丰旗下的企业。
明德控股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持股主体持股为36.54%,明德控股持股为1.25%,明德控股为顺丰控股创始人王卫旗下企业,这意味着,丰巢依然是顺丰系企业。
不过,从丰巢的业绩来看,也不如意,2019年,亏损7.8亿元,今年一季度,继续亏损2.45亿元。
不过,快递柜还是有很大市场空间,与电商不同,是跟快递相关的领域,未来有盈利的可能。
快递柜之后,顺丰现在开始试水外卖市场。
顺丰有自己的平台和快递员,一直以快,服务好的高端服务在行业立足,这是其进军外卖圈的基础和优势。
前不久,广东餐饮协会联名投诉美团佣金过高,涉嫌垄断,市场普遍认为是因为外卖市场上两家独大,缺少竞争。
现在,顺丰来了,而且首先试水的是企业团餐,竞争不是很大。
作为消费者,对顺丰加入外卖平台是绝对支持的,至少多了一种选择。
商家估计也是欢迎的,也多了一种选择。
结语:移动互联网已是巨大后浪,势不可挡。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改造在碰撞和融合中悄然发生,企业间、产业间跨界合作将会无远弗届。
恒大造车,中石化卖菜,万科养猪,顺丰送外卖……
企业要活下去,更好地活下去,跨界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一是市场需求大。疫情期间让社区配送成为热点,大大小小的团购入雨后春笋。外卖更深入人们的生活,最简单的来说,就用我自己举例吧,比如最近我说要去哪里哪里吃饭,我爸妈都会说点外卖吧,家里吃接触的人少一些,更安全点。
二是顺丰品牌优势。顺丰作为快递行业的领军,品牌优势明显,进军快递行业既有硬实力又有软实力。
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快递公司,顺丰快递一直以“快、安全性高”闻名于世。甚至寄重要物品这一块,连同行都推荐“寄顺丰”,可见顺丰的口碑之好。正因如此,不少人都曾畅想过顺丰“把天赋带到外卖业”的情景。
顺丰把旗下这个外卖产品命名为“丰食”,取“丰衣足食”之意,也算是别有一番“丰味”吧。
据查资料得知,目前丰食的重心,还是在团餐,即主打面向企业员工的送餐服务。
团餐,被业界认为是餐饮行业的最后一片蓝海。 从2018年起,我国的团餐市场就以每年3%的增幅不断增长。但无论是美团还是饿了么,此前都少有专门做企业团餐的服务,它们更多是针对个人、小团体来提供服务。特别是疫情期间,能为全公司员工统一订安全美味的外卖,是不少老板所需要的。
另一方面,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团餐对食品安全和配送能力,均有更高的要求。毕竟几百份外卖同时配送,这数量不是美团小哥一个外卖箱能装下的。
刚好顺丰快递小哥“运送大件货物”经验丰富,运输能力远超一般的美团饿了么小哥。那他们不送团餐,谁送团餐?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 据丰食负责人透露:“丰食”原本是顺丰内部的订餐平台。> 直到最近,顺丰CEO才大手一挥,决定将丰食推向全国。<> 看得出来,团餐这块巨大的蛋糕,顺丰绝对不会放过。>
从表面上看,“丰食”是顺丰打造的一款企业订餐平台;深层次上,则是顺丰利用自身在配送、渠道、线上运营等方面的优势,想要抢夺的下一个餐饮流量入口。失败了的话,就当做一次试水;可一旦在外卖领域成功,顺丰的体量,又将增长好几个数量级。
成立20多年,顺丰已是中国快递界巨无霸,不想再做只是“送快递的”。自2017年2月上市之后,顺丰就变了,它不愿意把自己禁锢在现有的业务领域里。
因此,尝试新颖的、可持续的、利润较高的增值服务,对顺丰来说是势在必行。
从2012年上线网络购物平台:顺丰优选;到2014年上线实体店“嘿客”;再到2016年统一将线下超市定名为“顺丰优选”可以说, 王卫一直不甘心让顺丰只是家“送快递”的公司。
答: 文 | 刘振涛
快递龙头顺丰栽了!
4月8日晚间,顺丰发布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称,预计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亿元至11亿元,而上一年(2020年)一季度盈利9.07亿元。
对于出现亏损的原因,顺丰表示,2021年靠前季度,公司围绕进一步提升综合物流服务、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力的发展方向,继续加大新业务开拓及资源投入力度、整合并优化资源、夯实运营底盘,该等投入将导致公司成本短期承压。
通俗的来说就是顺丰一季度资本投入增加致成本短期承压。由于是一季度业绩预告,顺丰并未给出完整的财务数据,暂时还无法了解到具体的成本情况。
顺丰是国内快递行业的龙头企业,2020年实现营收1539.87亿元,同比增长37.25%;实现净利润为73.26亿元,同比增长26.39%。
从2020年业绩表燃差现来看,顺丰可圈可点,但是二级市场上,股价却跌跌不休。
春节后,2月18日,顺丰创下124.7元的 历史 *高点,自那时以来的两个月,顺丰股价就呈现一路下跌的走势。
截至4月8日收盘,顺丰报80.80元,总市值为3682亿元。股价距离高点124.7元,跌去了35%,总市值蒸发了2000亿元。实控人王卫持有顺丰大约60%的股份,身价缩水超1000亿。
就在顺丰2月18日开启下跌行情后,不少券商依旧看多。其中,东北证券在3月18日给出目标价110元。在3月29日,东北证券又给出目标价102元。
券商的唱多,没能让顺丰止跌反弹。顺丰大跌,持股的投资者账户缩水严重。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28日,持有顺丰的股民户数为16.52万户。按照2月18日以来市值蒸发数据来粗略计算,16.52万户股民,户均亏损约125万。
此外,顺丰控股还是公募基金持仓的标的。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兴全趋势投资混合、交银施罗德新生活力等都持有顺丰,如果这圆段昌些公募基金没有卖出,2月18日至4月8日期间,其也将出现大幅亏损。
从顺丰股价下跌的逻辑来看,自2月18日以来,抱团股经历了一轮快速下跌过程,背后的逻辑包括投资者预期流动性收紧以及美债收益率飙升压制风险资产估值等。
然而,在3月9日前后,估值大幅下杀的抱团股开始反弹行情,比如茅台从低点1900元,已经反弹至最新的2070元。
反观顺丰,几乎是一路下跌,并没有像样的反弹。如今,一季报预计巨亏9亿,股价更是雪上加霜。
顺丰一季度业绩大幅预亏后,在尺度顺丰控股股东群,有投资者表示担忧,“这种抱团股业绩不好,跌起来很吓人的,明天看谁跑的快”。橘扒
也有投资者表示,“跌停,不用客气”。
对于顺丰明天股价的表现,你怎么看呢?明天顺丰走势如何,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答: 顺丰不是要拒绝菜鸟,顺丰是要摆明一个态度,中国的物流不能让阿里巴巴垄断了!当然顺丰有这个底气说出这样的话,顺丰是中国唯一一家不靠阿里活着的物流企业,顺丰的业务单量只有20%不到来自阿里巴巴,其余的都是顺丰自己的业务。
我还依稀记得前几年在一篇某平台的约稿中说过一句话,未来的中国物流只会有三家,一个是中国邮政、一个是顺丰、一个是阿里,那时的菜鸟网络才刚刚成立。后来京东刘强东发表过类似观点,只不过他加上了自家的京东物流。
事实上现在格局就是我说的这样,中国邮政依靠着国字号实力依然在某些特殊领域保持坚挺,顺丰依靠自己的优质服务依然统治者中国90%的高端物流市场,京东物流现在陷入困境就看能不能起死回生。
而四通一达基本上已经成为了阿里旗下菜鸟网络的附庸,四通一达基本上90%的业务都来自阿里巴巴平台,也就是说没得选择。在买家、平台、卖家之间多出来一个菜鸟网络得有人养,那菜鸟网络得吸血才能活着,那就只能是四通一达的血。
当时菜鸟和顺丰的争端出来之后,双方各执一词,顺丰表示菜鸟网络提出顺丰要上传顺丰所有的物流数据到菜鸟平台,这是顺丰不能接受的。
毕竟顺丰80%的业务都是自营的,只有20%不到的单量来自阿里电商,很明显顺丰不想成为阿里的砧上肉任阿里巴巴宰割。顺丰表示只会上传来自阿里电商的物流数据,毕竟顺丰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自己的自营物流数据。
大家也都知道顺丰掌握着90%的中国高端物流运输 ,这一点是阿里巴巴所觊觎的,阿里现在已经基本上完全控制了四通一达,作为大股东阿里自然希望这些企业能够在顺丰手里抢下肉来,假设中国物流只剩下四通一达,本质上就是阿里一家了,那么最终想怎么赚钱就怎么赚钱。
当然阿里巴巴也否定了这个说法,不过从各方面的动作来看,我倾向于相信顺丰,更重要的是,我觉得顺丰能够一直以领军者的形象出现,不至于出现阿里进行行业垄断。
顺丰厉害的地方在哪里?
用顺丰快递员的话说,你看看顺丰的底单和其他物流企业的底单,你就知道顺丰到底有多厉害,这一个个底单背后是顺丰长期建立起来的优质客户关系链,也是最坚实的商业基础。举个例子买一台电脑的底单跟买几只袜子的底单价值能一样吗?
顺丰搭建起来的强大陆空运输网,顺丰车队是全行业最强,2018年投入了超过10000辆新能源物流车,至此顺丰车队的数量已经来到了超过25000辆。
在航空运输方面顺丰拥有了超过54架航空货机也是国内最强,全球也是排得上名头的。顺丰总投资不低于610亿元在湖北鄂州市建设一个专业的航空物流机场,建成后将是全球第四个、亚洲靠前个专业的物流机场,将在2021年投入使用,这个地理位置可以说位于我国地理上中心地带,说是物流版“九省通衢”一点不为过。
顺丰作为中国最顶级的物流企业,未来是可以向美国联合包裹、联邦快递两大物流巨头挑战的,要是真的被阿里巴巴给控制了,那将是多么悲哀。顺丰敢于向阿里叫板,一来是顺丰有这个底气,二来是中国物流绝对不能被阿里垄断,否则最终吃亏的还是用户。现在四通一达的服务态度太差了,虚假签收、丢件漏件的事情我自己都遇到了很多次,而且价格也有了上浮,顺丰算是中国物流最后的底线了。
依稀记得前几年在一篇某平台的约稿中说过一句话,未来的中国物流只会有三家,一个是中国邮政仿粗、一个是顺丰、一个是阿里,那时的菜鸟网络才刚刚成立。
后来京东刘强东发表过类似观点,只不过他加上了自家的京东物流。
而当年顺丰和阿里还发生过一件事情,当时菜鸟和顺丰的争端出来之后,双方各执一词,一开始是阿里发声指责顺丰突然袭击,单方面关闭给菜鸟平台(含淘宝、天猫)的数据接口。
而顺丰表示菜鸟网络提出顺丰要上传顺丰搏毕所有的物流数据到菜鸟平台,这是顺丰不能接受的。
毕竟顺丰80%的业务都是自营的,只有20%不到的单量来自阿里电商,很明显顺丰不想成为阿里的砧上肉任阿里巴巴宰割。
顺丰表示只会上传来自阿里电商的物流数据,毕竟顺丰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自己的自营物流数据。
顺丰掌握的用户数据是个实打实的“金矿”。
阿里想要获取顺丰的客户信息数据,而顺丰不愿给,这虽然是双方撕逼的表面理由,但也充分说明了这些数据的重要性。
马云近年来一直在说,阿里巴巴现在和未来,会是一个“数据公司”,并且反复在各种场合鼓吹未来会是“DT”时代(数据备银镇时代)。
尤其是顺丰的客户中,又是以各种相对高端的客户为主,他们无论是从现实的购买力,还是未来增值的潜力来看,都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客户”。不仅阿里想要这些数据,对任何从事数据挖掘的公司来说,这些数据都是实打实的“金矿”。
所以说顺丰拒绝阿里是必然:和通达系相比,顺丰的发展要好的多,自主能力也强的多,并不需要靠淘宝系这样的电商平台来依附。目前顺丰的营收依旧超出通达系很多,中通、圆通、申通这三家,再加上百世的总和也依旧比不上顺丰。当然,顺丰这2年的利润的确是下降了,也就是说顺丰的成本是高了,但这些成本几乎都是因为在投资的结果。
如果顺丰当年如果不拒绝菜鸟的话,如今的中国物流只会中国邮政、阿里、陷入困境的京东。
有网友说:顺丰如顺从菜鸟是用户的悲哀,如果顺丰这一快递巨头当年接受的菜鸟的招安,那倒霉的我觉得是我们的用户,菜鸟的市场份额将会更大,渗透的领域也将更多,逐步有垄断的嫌疑。
任何市场只要有垄断都不是好事情,不管这个垄断者是谁,阿里也好、腾讯也好、百度也好、顺丰也好、菜鸟也好等等,最终出来的都是一个不利于用户的坏结果。
其实现在的快递格局有变化吗?在我看来并无太大变化,依旧是通达系,顺丰、京东等这几家在竞争。此外,顺丰为何一定要服从菜鸟?就因为阿里自恃有淘宝系电平台,就可以为所欲为?
1、通达系为何服从菜鸟: 这几家说白了都是依附于淘宝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淘宝对他们的打击将会非常大,目前淘宝系的订单至少占到了这几家一半的量。也因为如此,别看通达系每年运输的票数很高,但单价算下来每票的利润很对。一句话,现有通达系赚的每一分钱就是压榨自最底层的快递员。个人开淘宝小店,每天和快递员接触,知道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压力并不好。
这几家这2年接受阿里的投资,无非还是在业务上有瓶颈,尤其是在大数据以及技术上无法靠自身努力突破,需要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无霸支持。这点申通在被阿里控股之后,其创始人说的很清楚,当然阿里也需要这些快递企业来丰富自己的菜鸟物流,从而控制国内大部分的物流市场。
以上就是顺丰控股(顺丰控股为啥流通市值那么少)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倾诉星球其它相关文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sxq.cn/sbzt/bWakvCRn.html
Copyright www.qsxq.cn 【倾诉星球】 联系我们 |皖ICP备2021018307号-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