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非此或彼日期:2023-11-05 08:42:00人气:290+
防校园欺凌内容有哪些方面
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3、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4、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接下来具体说说
学会与人交往
是人生中的重要课程
青少年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
他们的身心发展不平衡
保护“少年的你”
这些我们都要了解!
以下行为都属于校园欺凌
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述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辱另一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害或者精神损失的,可以认定为构成欺凌。
1、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
2、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3、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4、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5、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出现这些情况孩子可能正遭受欺凌
No.1
突然不愿上学
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
No.2
无端情绪变化
孩子放学回家闷闷不乐,有厌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No.3
抱怨有同学针对他
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家长可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孩子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地聊聊天。
No.4
身上出现伤痕
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但孩子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千万不能忽视。
No.5
行为异常
如果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如特别粘人、拒绝去学校、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等,建议家长去学校了解情况。
No.6
睡眠出现问题
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表现之一。
发生校园欺凌我们应该怎么做
01.
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
1、保持镇定。
2、求救,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靠前位的。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是不要去激怒对方。
4、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5、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02.
当孩子遭遇欺凌,家长该怎么做?
1、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
有些家长平时要求孩子一味顺从,打压孩子的自尊,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在学校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如果事态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家长应采取行动,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
2、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
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力,这对校园欺凌的影响能产生缓冲作用。
3、冷静,最重要的是孩子。
当孩子讲述欺凌发生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很好地倾听并作出回应,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
4、共情,先别追问过多细节。
不要一味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这可能让孩子误以为遭受欺凌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让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对孩子表达共情,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号:他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成长过程中的“常态”,你对于他所遭受的对待非常痛心。
5、接纳,父母绝不抛弃你。
孩子遭受欺凌后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如对于人际关系异常抗拒,不愿意上学等,这个时候家长要宽容对待,因为孩子可能处于应激状态,不要对他产生二度伤害。
6、安抚,先平复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时更看重别人的关心,越早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这比起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
7、感谢,你肯将事情讲出来,很勇敢。
告诉孩子很感谢他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同时向他说明,只有他愿意谈到这个事情,爸妈才有机会可以帮助他。比较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气告诉我这些,尽管这么艰难,你却依然愿意告诉我,谢谢你的信任。
03.
发生校园欺凌,学校该怎么做?
1、救助为主: 对于校园欺凌受害者,校方应立即组织医疗救助、心理干预、司法协助等。
<>2、适度惩戒:> 对校园欺凌的加害者,校方一定要通报其家长,给予严肃批评教育,绝不姑息,总体原则是确保教育挽救的宗旨,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予以适当惩处。
3、快速反应: 学校要及时关注学生动态,立刻开展救助工作,合理处置欺凌事件。
<>4、低调弥补:> 在处置过程中,校方要从受害人角度出发,多关注受害孩子、家长的利益,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客观回应社会关切。
预防“校园欺凌”,应做到“三不”
不做受害者
(1)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2)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3)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4)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不做欺凌者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3)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4)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部分与校园欺凌有关的法律
《中华人民**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靠前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国民法典》
靠前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九百九十一条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
部分针对反校园欺凌的指导文件
1.《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
2021年1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要求通过深入开展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集中查处通报一批情节恶劣、社会影响大的恶性事件,指导各地进一步摸排工作死角,织牢联动网络,健全长效机制,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综治办、高级人民**、*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共青**、全国妇联)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各地要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和暴力,学校和家长要及时相互通知,对严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
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特别是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
3.《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
2016年11月30日,为落实*中*、*务*关于保障学校安全的总体要求,推动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务*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强调重点检查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中小学对防溺水、交通事故、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涉校涉生违法犯罪和心理、行为咨询与矫治等重点问题的预防与应对情况。
抵制校园欺凌
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
告诉孩子们
既不要做施暴者,也不要做受害者
让我们共同努力
对校园欺凌说不!
愿所有青春都能被温暖对待!
来源:甘肃省教育厅
目录
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拒绝网暴?6月19日,重庆**小公民法律课堂宣讲团走进重庆南开(融侨)中学,来自重庆市高级人民**等**的法官们用普法讲座、现场演练、沉浸体验等方式,开展“天平护未”行动,把预防校园欺凌、警惕网络暴力等法律知识送到同学们手中,引导同学们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普法讲座:
取绰号也是校园欺凌
“人民**的职能是什么?”法官何骏以“原来**是这样的”为题,为同学们开启了普法讲座。他围绕人民**的性质、职能以及**审判权如何运行等进行了讲解,让同学们对**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中学生如何做到知法守法?司法警察陈亮以“校园行为规范”为主题,和同学们谈起了备受关注的校园欺凌问题。
“校园欺凌是什么?大家有没有从新闻、网络上看到过关于校园欺凌的事件?”“我认为校园欺凌应该是指一种暴力事件,或者说是一种冷暴力。” “校园欺凌就是校园里面一种不良小团体。”……
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回答,陈亮告诉同学们,校园欺凌靠前个表现就是对人的身体的一种伤害行为,第二是一种财产破坏行为,第三是对精神的伤害行为。
“比如说我小时候,长得比较瘦,就有同学给我起了一个绰号,但是我不喜欢我很压抑,这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伤害。”陈亮说,如果说对于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来说,或者绰号本身带有一定侮辱性质让人特别难受,从这个方面来看的话,它应该就是属于一种校园欺凌行为。
知道了校园欺凌是什么、它的危害,同学们该如何来应对?现场,他还邀请同学上台参与演练,亲身示范遭遇校园欺凌事件如何快速解脱,让同学们直观而又深刻的认识到校园欺凌,遇见或遭受校园欺凌时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帮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随后,法官助理闫帅锋以“青少年网络行为合法性要求”为主题,结合同学们用网习惯,结合当下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乱象与同学们开展互动交流,教育引导同学们规范合法适度使用网络、理性客观对待网络,防止沉迷网络、泄露个人信息等情况发生。
沉浸 体验:
模拟 法庭上的忏悔
“现在开庭,传被告人张小帅到庭。”课堂上,随着法官敲响了法槌,宣讲团队成员组成合议庭,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等角色,将一起未成年人盗窃和贩卖毒品真实案例作为庭审素材,生动再现案件审理全过程,让同学们在沉浸式的教育引导和近距离观摩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法治课结束以后,同学们还进行了法官、法警等角色体验,一起参观了车载便民法庭,体验重庆**在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中的数字探索和数字智慧。
听完了这堂法治课后,初一5班的刘雨辰表示,自己学会了很多法律知识,了解了校园暴力的实质以及如何去应对。
重庆南开(融侨)中学校长陈荣表示,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公众号、宣传栏等各种宣传方式,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宣传氛围;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班会课、南开讲坛、法治进校园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及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本次活动,对于提高学校依法治校水平,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环境,培育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次活动由重庆市高级人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重庆市南岸区人民**、重庆市梁平区人民**联合重庆南开(融侨)中学校举办。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 摄影记者 刘力
编辑:李周芳
责编:蒋艳
审核:张松涛
学会与人交往
是人生中的重要课程
青少年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
他们的身心状况变化
保护“少年的你”,
这些我们都要了解!
以下行为都属于校园欺凌
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述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辱另一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害或者精神损失的,可以认定为构成欺凌。
1、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
2、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3、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4、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5、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出现这些情况孩子可能正遭受欺凌
No.1
突然不愿上学
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
No.2
无端情绪变化
孩子放学回家闷闷不乐,有厌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No.3
抱怨有同学针对他
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家长可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孩子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地聊聊天。
No.4
身上出现伤痕
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但孩子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千万不能忽视。
No.5
行为异常
如果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如特别粘人、拒绝去学校、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等,建议家长去学校了解情况。
No.6
睡眠出现问题
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表现之一。
发生校园欺凌我们应该怎么做
01.
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
1、保持镇定。
2、求救,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靠前位的。可以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是不要去激怒对方。
4、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5、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02.
当孩子遭遇欺凌,家长该怎么做?
1、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
有些家长平时要求孩子一味顺从,打压孩子的自尊,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在学校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如果事态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家长应采取行动,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
2、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
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力,这对校园欺凌的影响能产生缓冲作用。
3、冷静,最重要的是孩子。
当孩子讲述欺凌发生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很好地倾听并作出回应,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
4、共情,先别追问过多细节。
不要一味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这可能让孩子误以为遭受欺凌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让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对孩子表达共情,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号:他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成长过程中的“常态”,你对于他所遭受的对待非常痛心。
5、接纳,父母绝不抛弃你。
孩子遭受欺凌后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如对于人际关系异常抗拒,不愿意上学等,这个时候家长要宽容对待,因为孩子可能处于应激状态,不要对他产生二度伤害。
6、安抚,先平复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时更看重别人的关心,越早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这比起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
7、感谢,你肯将事情讲出来,很勇敢。
告诉孩子很感谢他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同时向他说明,只有他愿意谈到这个事情,爸妈才有机会可以帮助他。比较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气告诉我这些,尽管这么艰难,你却依然愿意告诉我,谢谢你的信任。
03.
发生校园欺凌,学校该怎么做?
1、救助为主: 对于校园欺凌受害者,校方应立即组织医疗救助、心理干预、司法协助等。
<>2、适度惩戒:> 对校园欺凌的加害者,校方一定要通报其家长,给予严肃批评教育,绝不姑息,总体原则是确保教育挽救的宗旨,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予以适当惩处。
3、快速反应: 学校要及时关注学生动态,立刻开展救助工作,合理处置欺凌事件。
<>4、低调弥补:> 在处置过程中,校方要从受害人角度出发,多关注受害孩子、家长的利益,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客观回应社会关切。
预防“校园欺凌”,应做到“三不”
不做受害者
(1)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2)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3)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4)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不做欺凌者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3)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4)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部分与校园欺凌有关的法律
《中华人民**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靠前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国民法典》
靠前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九百九十一条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
部分针对反校园欺凌的指导文件
1.《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
2021年1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要求通过深入开展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集中查处通报一批情节恶劣、社会影响大的恶性事件,指导各地进一步摸排工作死角,织牢联动网络,健全长效机制,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综治办、高级人民**、*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共青**、全国妇联)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各地要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和暴力,学校和家长要及时相互通知,对严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
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特别是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
3.《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
2016年11月30日,为落实*中*、*务*关于保障学校安全的总体要求,推动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务*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强调重点检查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中小学对防溺水、交通事故、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涉校涉生违法犯罪和心理、行为咨询与矫治等重点问题的预防与应对情况。
抵制校园欺凌
让每个孩子
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
告诉孩子们
既不要做施暴者
也不要做受害者
让我们共同努力
对校园欺凌说不!
以上就是防校园欺凌内容有哪些方面?的详细内容,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倾诉星球其它相关文章!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非此或彼"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798597546#qq.com(#改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sxq.cn/sbzt/8jU660BB.html
Copyright www.qsxq.cn 【倾诉星球】 联系我们 |皖ICP备2021018307号-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