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星球 > 随笔杂谈 > 文章详情

母亲别无选择优秀5篇

投稿:冯小宝丶日期:2023-11-07 08:07:24人气:388+

母亲别无选择优秀5篇

母亲别无选择 篇一送礼技巧:【勤俭节约的母亲】礼品:购物卡 内容:母亲常去的那间超市的购物卡,无时候还可以享蒙优惠,争母亲觉得“无招数”,并且无买东西“不用费钱”的感觉。 双鱼座母...,接下来具体说说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经历过许多事情,其中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到很有趣。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5篇母亲别无选择,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母亲别无选择 篇一

送礼技巧:

母亲别无选择优秀5篇 【勤俭节约的母亲】礼品:购物卡 内容:母亲常去的那间超市的购物卡,无时候还可以享蒙优惠,争母亲觉得“无招数”,并且无买东西“不用费钱”的感觉。

双鱼座母亲节礼品:双鱼座母亲是浪漫多情型的母亲,注更生活情调的她,是我的家庭真可爱的实践者,温柔和关心是她的特色。

是以,送双鱼座母亲的母亲节礼品,就短不了那一束束斑斓的节日花,以及在世己庆祝声中的烛光晚饭,还无那代表每小我私己感激情意的贴心礼品。

2011母亲节礼品保举大全 【感恩】母亲节之三【短信】 【感恩】母亲节之二【 感恩】母亲节之一 母亲节母女、母子来回信件精选之五 母亲节母女、母子来回信件精选之四 涵意:争母亲看起来要年轻10几岁,固然天天开心啦,与女*儿走在街上,别己会说:“哟,你们真像两姊妹1 蒙接待指数: 蒙接待指数: 内容:按摩器、按摩仪、足浴盆,以及胶原蛋白、西洋参、冬虫夏草、铁锌钙片等催进健康品。

一、依照母亲品质特性送节日礼品 双子座母亲节礼品:双子座母亲是博古通今型的母亲,对子女的愚育很重视,是规范的教诲母亲,多才多艺是她的特色。

是以,送给双子座母亲的母亲节最佳礼品,就是一些具无资讯效能的东西,例如:无网路功能的电脑、第四台电视支讯、各种消费谍报纯志。

【传统纯朴的母亲】礼品:亲自下厨 内容:康乃馨为主(国际通用的哦) 蒙接待指数:、 宝瓶座母亲节礼品:宝{0}瓶座母亲是求旧求变型的母亲,凡事不拘泥于常规,接蒙旧科学技术的能力很弱,是走在时代前真个旧女性,与众差别是她的特色。

是以,送宝瓶座母亲的母亲节礼品,你可以陪她去看博览会,或者是送她今朝最炫最热点产品,还是安排1个的餐会。

另外玫瑰、百合、郁金香、紫罗兰等都是反确的选择。

涵意:送一束鲜花给母亲,*是最普遍的表达方式。

花儿代表我的心,再真挚地说声:“母亲,母亲节速乐1母亲的感动溢于言表。

内容:日常伟大注重不雅察,和母亲逛商场时,母亲的眼光在哪逗留最久?套装?旗袍?裙子?凉鞋?皮鞋?看准了?就是它! 内容:一大久已到市场买菜,然后把本身关在庖厨里忙活

,端出一桌子的好菜,并且全是母亲喜欢吃的。(出格是日常伟大比较懒的娃娃们哟) 涵意:永久守值,适合留念。没无哪个女己不喜欢首饰,只是母亲更愿意把买首饰的钱来争你过的更好。

【保守型和前卫型的母亲】礼品:首饰内容:项链、戒指、耳环、手钏等,选择黄金、铂金、珍珠、玉石等。

(依照母亲喜好买哦) 三、依照母亲星座送节日礼品 涵意:用购物卡买东西,母亲采集购买时会比日常伟大大方,不用为了一块几毛掂量再三,想买又嫌贵的东西也愿意买了。

【年迈劳累的母亲】礼品:催进健康用品(最远几年来愈来愈风行的方式,送康健!) 二、事业型母亲 最佳礼品:鲜花礼盒 母亲节手抄报获奖 要母亲节了,《母亲》这首歌不能不听 母亲的爱深似海 看了你会哭 2012年05月08日 蒙接待指数: 【前卫动感的母亲】礼品:*使容貌好丽健身卡 花语:白色的康乃馨象征热情,公理,好好和永不抛却,祝愿母亲康健长命;粉色的康乃馨,祈祝母亲永远年轻斑斓;白色的康乃馨,象征儿女对母亲纯反的爱和真挚的谢意;母亲节黄*花朵象征感恩,感谢母亲的辛劳支付。

看着母亲终年累月浸泡而细拙的手,争一台洗碗机将母亲的双手解放,实在是个反确的选择。

母亲无了它,如同身旁多了1个像儿女同样的好辅佐。

【外向爱动的母亲】 【喜欢打扮的母亲】礼品:衣服、鞋子

母亲别无选择 篇二

我不知道,如何诠释我的母亲,因为母亲淡淡的生活中却常常跳动着不一样的生活脉搏。

母亲的爱是一道解不尽的方程,随着我的成长不断有新的解产生,使我有不同的理解。

一、“人要学会*,自食其力加坚强”

记得小的时候,总是看到许多同龄的小朋友在父母的接送下进出校园,而我却总是孤身一人在校园与回家的途中来回穿梭着,我小小的心有点悲凉,感觉总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无依无靠。

一天,我吵闹着要母亲送我去学校,可母亲并不同意,她蹲下整理了一下我的衣服,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小雁只有离开它母亲避护的翅膀,才能学会展翅飞翔,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做人也应如此,不能依赖别人,人要学会*,自食其力加坚强,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搏击风雨。

”那时的我听了母亲的话似懂非懂的在思索中独自踏上了上学的路。

现在我才真正领悟了母亲的那一席话,我也真正学会了*与坚强。

二、“如果真的知道自己错了,无需别人多说,自己真正的反省,才是最有效的。”

人在少年总觉得母亲的话多,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爱唠叨半天。什么衣服不整齐,头发太乱等等,甚至有些事我都不知道自己做没做过,而母亲都会给我做“饭后思想”。

而每当我真正犯下错误时,她从不骂我,也不说什么,总是保持沉默。我问母亲,这是为什么?她说:“一个人如果真正的知道自己错了,无需别人多说,自己真正的反省才是最有效的。”

正由于母亲的教导,我做事之前,总要三思而后行,做到除恶留忧,让事情的发展更贴近自己的初衷。

三、“路是自己选的,就要自己走下去,做自我分析,选择正途。”

花季之年,每每总听到有人抱怨母亲对自己的监控如同监视犯人一样。生活中什么母亲偷看自己的日记呀,有人打电话来便开始刺探“军情”呀,于是乎,便听到有人呼唤:“我要自由,我要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一切似乎在我身上从没有发生,我有时甚至怀疑母亲不重视我,母亲坦言:“路是自己选的,就要自己走,做自我分析。选择正途。”

此时,我才恍然大悟,我和母亲之间并没有什么所谓的代沟,因为我的一言一行早在平时与母亲的交流中反映了出来,我和母亲的思想也似乎到了一种不谋而合的境界。

母亲别无选择 篇三

关键词:继父母子女关系;当事人;选择权

中图分类号:DF5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231-02

继父母和继子女关系是因为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携子女再婚,或者父母离婚,抚养子女的一方或双方携子女再婚而形成。夫对其妻与前夫所生的子女,或妻对其夫与前妻所生的子女,称继子女;子女对父或母的后婚配偶称继父或继母。从继子女角度出发,继父母继子女关系属于姻亲中的血亲的配偶的情形;从继父母角度出发,继父母继子女关系属于姻亲中的配偶的血亲的情形。

婚姻法对继父母子女关系形成和解除过程中当事人的选择权未进行专门的规定。笔者认为,当事人应当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形成是基于婚姻关系的缔结和该姻亲关系当事人选择权的行使这两个条件。

以往,对继父母子女问题的研究往往认为婚姻关系的缔结是基本条件,而对当事人的选择权很少关注。在婚姻法的规定中,对当事人的选择权也只是笼统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并未对如何行使选择权加以规范。笔者认为,继父母子女关系形成与解除过程中,当事人各方均应享有选择权,其选择权应加以明确规定。

一、继父母子女关系形成过程中当事人的选择权

婚姻关系的缔结是继父母子女关系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但并非唯一条件。继父母子女关系当事人的选择也是必不可少的形成条件。婚姻关系的形成应基于婚姻关系当事人的自主结合意愿,与是否携子女成婚本属两个不同问题。是否携子女成婚应以双方形成结婚合意为前提,只是双方结婚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众多问题中的一个细节问题,不应成为婚姻关系形成与否的必要条件。

在婚姻关系双方当事人形成结婚合意后,是否与双方或一方的子女形成继父母子女关系,需要婚姻关系的双方及子女形成共同合意,同时,还需要各方形成事实上的抚养关系。因此,在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形成过程中,当事人各方均应享有选择权。

对婚姻关系双方当事人而言,无子女一方对是否形成继父母子女关系的选择权应当得到尊重,有

子女一方对是否形成继父母子女关系的选择权同样应当得到尊重,双方对此应形成合意。由于双方在婚姻关系缔结后对共同财产可以选择约定财产制,有子女一方还可以选择以自己的财产*抚养子女,或双方约定有子女一方采取子女不与双方共同生活的方式抚养子女。

与婚姻关系双方当事人相对应的子女,在是否形成继父母子女关系问题上同样应拥有选择权。

特别是在子女已成年并具备*生活能力的情况下,或在子女尚未成年或未*生活,但有该婚姻关系当事人以外的具备抚养能力的抚养人的情况下,子女选择权的行使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

成年子女可以选择*生活或随该婚姻关系当事人以外的另一生父或生母共同生活;未成年或无*生活能力的子女可以选择与该婚姻关系当事人以外的另一生父或生母共同生活,另一生父或生母死亡或不具备抚养能力的,其可以请求与法律规定的其他抚养人生活。

无论子女成年与否,在其具备选择能力的条件下,子女还应享有与法律规定的抚养人以外的人共同生活(需经对方同意)的选择权。

二、继父母子女关系解除过程中当事人的选择权

婚姻关系的解除并不必然导致继父母子女关系的解除[4],其解除与否还要基于该姻亲关系当事人的选择权的行使。

姻亲这种法律关系与婚姻这一中介点紧密相连。随着婚姻的缔结,会产生姻亲这种亲属关系。婚姻关系的终止是否会导致姻亲关系的终止呢?法律将在此种情况下将姻亲关系是否保留的决定权交给了姻亲关系的当事人,由当事人自行选择。姻亲关系的当事人可以通过某一法律事实使这种亲属关系继续保持下去,如继续地共同居住,或虽未共同居住生活,但是长期给予物质上的供给或精神上的抚慰等等。

与继父母子女关系形成不同的是,在解除过程中,更关注继父母和继子女的选择权。特别是在婚姻关系解除时,继子女已成年或已具备*选择能力的情况下,在征得继父母或生父母同意后,继子女有权选择与继父母或生父母共同生活,成年子女还有权选择自己*生活,因此,继子女对是否解除继父母子女关系享有选择权。

继子女已成年的,经继子女同意,继父母有权选择与继子女共同生活;继子女未成年的,经继子女和其生父母同意,继父母有权选择与继子女共同生活,因此,继父母对是否解除继父母子女关系也享有选择权。

在婚姻关系解除时,亲生父母在是否解除其亲生子女与继父母之间的继父母子女关系上也享有选择权,但其选择权的行使受到法定抚养义务的限制,其选择权的行使须以未成年或未*生活的子女选择权的行使为先决条件,只有未成年或未*生活的子女选择不与其共同生活,而与继父母保持继父母子女关系,且继父母同意时,其方能选择同意不解除该继父母子女关系。

在亲生子女尚未具备选择能力时,由于该生父或生母是该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因此,该生父或生母有权对是否解除继父母子女关系代为行使选择权。

三、继父母子女关系解除选择权行使的几种实践情况

(一)因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再婚而产生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如果以后生父(生母)又死亡,继子女尚未成年的已形成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一般不能解除。此种情况下,只有继子女享有选择权。

(二)生父母离婚后,一方带子女再婚而产生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如果未与子女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生父或生母将未成年子女领回抚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随之解除。在此种情况中,继父母和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生父母有选择权,只是选择了放弃抚养权。

(三)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的婚姻关系因生父或生母死亡而终止,生存的生父或生母要求将未成年子女领回抚养的,或者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由生父或生母带走的,一般情况下,该继子女与继父母的关系,自然解除。但这种自然解除容易出现双重权利义务关系界限的模糊,可能导致赡养、抚养纠纷的发生。此种情况,生父母、继父母和子女均应享有选择权。

(四)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的婚姻关系存续,受继父或继母抚养教育的继子女已长大成人,应当负起赡养继父母的义务,原则上不能解除。但是,如果继父或继母与继子女关系恶化,经继父或继母的请求,可以解除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此种情况,选择权主要掌握在继父母手中。

(五)在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的婚姻关系因生父或生母死亡而中止时,或者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受继父母长期抚养、教育的继子女已经成年,在这种情况下,继父母与继子女已经形成的抚养关系,不能自然解除。一方或双方提出解除继父母子女关系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这种情况,继父母和继子女均有选择权,但是否准许须由**确定。

四、继父母子女关系向养父母子女关系**过程中的选择权

收养法规定:“继父或继母经继子女生父母同意,可以收养继子女……”

继父母子女关系**为养父母子女关系的直接法律后果是被收养人与未与其共同生活的生父母之间的身份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消除。

在这一**过程中,选择权行使的主动权在继父母,同时,生父母的选择权也是**的必要条件。

根据收养法的规定,收养满10周岁以上的继子女,应征得其本人同意。

因此,10周岁以上的继子女对是否发生**也享有选择权,只有继父母、生父母、继子女三方面形成共同合意,继父母子女关系向养父母子女关系的**才能实现。

对10周岁以下继子女的选择权,法律未进行明确规定。

笔者认为,10周岁以下继子**同样享有选择权,只是由于其本人尚未具备选择能力,其选择权应由其法定监护人代为行使,不应予以剥夺。

母亲别无选择 篇四

关键词: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咨询;需求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4-0048-04

收稿日期:2012-10-25

作者简介:孙希希(1990-),女,安徽淮南人,双学士,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心理学。

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在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群体[1]。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持续提高以及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完善,家庭的重要性在不断被弱化,离婚率不断攀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离异家庭子女[2]。

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子女,有相当一部分与一般家庭子女存在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

他们成熟、自律、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自理能力强,懂得为别人着想,会体谅别人。

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能力甚至比正常家庭的子女强许多,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离异带来的心理创伤往往被亲情抚平。

但是,也有一部分离异家庭子**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3]。

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传统研究认为,离异家庭由于父母感情破裂,家庭气氛变得冷漠、紧张,宁静的生活受到破环,给子女带来莫大痛苦与不幸。

离婚家庭子女在学习焦虑、心理问题所引起的身体症状、自责倾向上高于完整家庭的子女[4]。

李学容[5](2005)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子女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及身体症状等方面与完整家庭子女存在着显著差异,离异家庭子女存在着自卑自责、冷漠孤独、对人焦虑、冲动等心理问题”。

根据学校老师的介绍和一些资料的查询,以及走访调查了解到现在学校内离异家庭子女比较多,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生活环境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更加复杂,很容易遇到心理上的困惑。

学校的老师对离异家庭子女有一定的关注度,但对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情况的了解并不是很充分。

同时,在走访学校心理服务中也发现,对于离异家庭子女是不是能够很好地利用好学校心理服务的资源,大多是不了了之的。

本文通过探讨离异家庭子女与完整家庭子女对心理服务的需求状况是否存在差异,以期更好地为离异家庭子女开展学校心理服务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案

(一) 研究对象

采取以班级单位整群抽样,从上海市某五所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抽取样本,共发放问卷860份,回收剔除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835份,有效率为97%。

其中,七年级615人,占总体73.7%。

八年级220人,占总体26.3%;男生490人,占总体58.7%;女生345人,占总体41.3%;离异家庭185人,占总体22.2%。

;完整家庭650人,占总体77.8%。

可以看出,当前初中生中离异家庭子女占很高的比重。

(二) 问卷法

问卷主要参考了李哲浩硕士论文中的问卷[6]来建构,其问卷是在访谈基础上编制而成的。但该问卷针对的人群是高中学生,而本研究针对的人群为初中生,因而对问卷中的部分问题及选项进行了改动或增减。

问卷参照相关文献设计进行修改之后,随机选取了35名七至八年级学生进行初试,并根据学生在填写问卷时发现的不足之处,以及对问卷统计时发现的不合理之处,再次对问卷进行了修改。

(三) 数据收集

由心理学老师担任主试,利用班会课和心理课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问卷。

二、研究结果

(一) 离异家庭与完整家庭子女对父母受教育程度的了解

研究发现,离异家庭子女对父母受教育程度不了解的分别占43.2%和48.6%,明显比完整家庭的23.8%和26.9%高。具体见表1和表2。

(二)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服务现状

在遇到心里烦恼时,有795人并未寻求心理老师帮助,占总体的95.2%。在遇到烦恼时会找心理老师求助的40人中,有15人来自于离异家庭,占离异家庭子女的8.1%,25人来自于完整家庭,占完整家庭的3.8%。可以看出离异家庭子女求助心理老师所占的比例略大。

对于学校心理服务室的所在位置,离异家庭子女明确知晓的占其总体的75.7%;在是否接受过本校心理咨询的选择中,离异家庭子女有10.8%接受过本校的心理咨询,可以看出离异家庭子女有一定比例接受了校外的心理咨询。

(三) 离异家庭子女对心理服务的需求

问卷列举了一系列具体的心理服务内容,对比研究了离异家庭子女和完整家庭子女对心理服务的需求,结果发现,离异家庭子女在父母离异这一心理服务需求上达到显著差异。具体见表3。

(四) 离异家庭子女寻求心理咨询的影响因素

对于如果看见有同学从心理服务室走出来,会有什么看法,78.4%离异家庭子女选择了“认为没有什么”;8.1%离异家庭子女认为“很有可能该同学有严重的心理问题”;13.5%离异家庭子女选择了“可能该同学有不是很严重的心理问题”。

离异家庭子女对心理咨询更有需求,在有需求的情况下没有时间和对咨询效果持怀疑态度导致没去心理咨询则占比较大的比例。具体见表4。

(五) 离异家庭子女对学校心理咨询的理解

对于咨询有什么用处,离异家庭子女有43.2%选择了“解决问题”、29.7%选择了“了解自己”、16.2%选择了“倾诉”、8.1%选择了“听取建议”、2.7%选择了“向校方反映问题”。可以看出离异家庭子女更多的认可心理咨询能解决问题。

(六) 离异家庭子女对心理咨询的隐私性看法

心理咨询是否应实名登记,离异家庭子女有8.1%选择了“应该”、 64.9%选择了“不应该”、27.0%选择了“无所谓”。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希望个人的隐私被保密。

如果心理咨询实名登记,学生最担心的事是什么,离异家庭子女有10.8%的人担心别人知道自己去咨询了,有35.1%的人担心实名登记后说自己的事情觉得会受到拘束,有32.4%的人不担心实名登记,有21.6%的人担心实名登记后自己的心事被老师告诉给别人。可以看出,离异家庭子女比较担心实名登记后不能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困惑。

对于班主任是否有权知道咨询内容,离异家庭子女有5.4%选择了“有权”、91.9%选择了“无权”、2.7%选择了“不介意”。可以看出,离异家庭子女是非常介意班主任知道咨询的内容。

(七) 离异家庭子女对心理咨询的要求

对于心理咨询老师的性别,离异家庭子女有8.1%选择了男老师、45.9%选择了女老师、45.9%选择了无所谓。可以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希望咨询老师是女老师,虽然也有很多学生选择了无所谓,但是直接选择男老师的学生还是不多的。

对于咨询老师的年纪,离异家庭子女有54.1%选择了“年轻老师”、10.8%选择了“中年老师”、2.7%选择了“年纪较大的老师”、32.4%选择了“无所谓”。由此可见,学生对年轻咨询老师的认同度较高。

(八) 离异家庭子女对学校心理服务内容的选择和方式

离异家庭子女与完整家庭子女对学校心理服务内容的选择和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心理服务内容上,离异家庭子女对家长的亲子沟通教育与辅导的需求更大;在心理服务方式上,离异家庭子女比较喜欢与心理老师面对面沟通或者通过QQ、email沟通。具体见表5和表6。

三、分析与讨论

(一) 离异家庭子女对父母受教育程度的了解

由离异家庭子女对父母受教育程度的了解可以看出,离异家庭子女较多不知道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说明离异家庭子女可能与父母的交流是缺失的。

在一个家庭中,母亲对孩子有更多的照顾,并且作为一位母亲,往往比父亲和孩子有更多的交流,更加关心孩子的成长。

对于离异家庭子女来说,家庭结构本身就不完整,初中男生如果缺乏和母亲的沟通互动,容易让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产生一些问题。

而初中女生如果缺乏母爱,她们将缺少处事的榜样,由于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心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没有与母亲的交流,更容易让初中阶段的她们手足无措而出现问题。

表5对学校心理服务内容选择的比较

(二) 离异家庭子女对家庭的心理需求

在对学校心理服务内容的选择上,离异家庭和完整家庭子女在“家长的亲子沟通教育与辅导”选项中差异较大,离异家庭子女对此选项选择更多。

说明离异家庭子女在与家长的沟通上存在问题,他们希望改善与父母的沟通,对家庭的心理需求比较明显。

另外,对心理服务内容的需求中,因“父母离异”而需要心理服务的,离异家庭子女明显更多选择了此项,说明父母离异对初中生来说,需要得到心理服务以更好地面对这种不完整的家庭结构。

(三) 离异家庭子女对心理辅导的需求选择

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亲子沟通问题,也是离异家庭初中生比较希望得到的心理辅导。

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适应子女所处青春期这个特定阶段,可能也是导致亲子沟通障碍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埃里克森说过: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

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或干脆死人般的活着,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

由此可以看出,选择恰当的方式与子女沟通,也是父母,尤其是离异家庭的父母更应该学习的。

(四) 离异家庭子女对心理咨询的需求

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离异家庭与完整家庭子女的情况差不多,但是离异家庭子女接受过三次以上咨询的比例略高于完整家庭子女。离异家庭子女求助心理老师所占的比例略大。另外离异家庭子女接受过非本校心理咨询的人数更多。说明离异家庭初中生对于心理咨询有一定的需求。

四、 结论

靠前,离异家庭子女在父母离异、亲子沟通教育和辅导等方面有更多的心理服务需求。

第二,离异家庭子女的父母在情感上应给予子女更多的关心。

第三,学校心理辅导机构应该结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开展心理服务工作。参考文献:

[1]余欣欣,郑雪。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7(6):50-53.

[2]付洋。 离异家庭学生感知到的教室态度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杨全清。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

[4]蒲菊芳。 初中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和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母亲别无选择 篇五

一切事物都显得那么无精打采。

地上的小草都在唉声叹气,路旁的小树垂低着头,树上的小鸟也在休憩的闭着眼睛,半空中悬浮着的尘土,就连那广袤的蓝天也都在传达着悲哀。

他手里拿着的一根柳条时常鞭打着自己的身躯,他的小脑瓜实在想不透为什么命运对他这么不公平,在他父亲死去的第二年的今天,偏偏是他的母亲也离开了人世。

现在他回想起来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熬过来的,每天看到许多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自己也就徒增了几分伤感,他也曾经问过妈妈。妈妈,爸爸呢?妈妈告诉他爸爸出差了很快就回来了。他不会怀疑妈妈的话,因为他习惯了依偎着妈妈,妈妈就是他的全部。

而两年后的今天,妈妈也"出差"了,他终于从"出差"的谎言中醒悟过来,他知道最疼他的爸爸妈妈,再也不会回来了,他们已经死了,不可能再回来了!

我问他你害怕吗?他没回答我。但我能看出他眼中的那份绝望与恐惧,那份害怕与期盼,是常人无法忍受的。

摇摇欲坠的树叶经不起岁月的摧残,更何况是一个人了。

两年的岁月就足以让一个人在风雨中明白一生。

以上就是母亲别无选择优秀5篇的详细内容,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倾诉星球其它相关文章!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冯小宝丶"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798597546#qq.com(#改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sxq.cn/sbzt/8Vq6B66n.html

Elva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Copyright www.qsxq.cn 【倾诉星球】 联系我们 |皖ICP备2021018307号-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