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星球 > 婚嫁攻略 > 文章详情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高中古代文化常识范文精选8篇)

投稿:老兔糖糖日期:2023-08-29 07:25:09人气:227+

关于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很多人还不了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其试题题目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古代文学流派、古诗文赏析、古代历史知识、古代礼仪文化常识等等。此类试题的分值占了全卷的50%,在整个试卷中的比重比大陆的多出一倍有余。在命题方法上,...,接下来具体说说高中古代文化常识范文精选8篇

时间:2023-08-24 18:07:31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篇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出现在高考试题里是大势所趋。台*很早就在“高考”(学测国文)中体现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视,且其试题涉及面之广、内容之深、考法之灵活,均远超大陆高考语文试卷。其试题题目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古代文学流派、古诗文赏析、古代历史知识、古代礼仪文化常识等等。此类试题的分值占了全卷的50%,在整个试卷中的比重比大陆的多出一倍有余。

在命题方法上,台*学测国文不是简单机械地罗列一堆朝代、人名、地名及典籍名称等内容然后去要求学生回答,而是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史哲融通的传统。更为高明的是,有的学测国文试题还将传统与现代相对接,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一回什么是“穿越”。比如2004年度学测国文选择题第21题:

如果我们把古代五经博士或经学专家请到现代社会,以其专业知识提供协助,就经书内容与职务作最适切组合的考量,下列安排适合的选项是:

(A)请“尚书”博士担任驻外大使

(B)请“春秋”博士担任国史馆馆长

(C)请“易经”博士担任法务部部长

(D)请“仪礼”专家担任警政署署长

(E)请“尔雅”专家担任国语辞典编纂顾问

这种“穿越”既出人意料又十分自然,创造了奇妙的“时空”效果,让学生既了解了古代文化经典常识、古代职官制度常识,也加深了对现代社会常识的理解,在贯通、激活中赋予传统一种更鲜活的生命力。当然,命制这样的试题,对于命题者来说,不仅需要有博古通今的学问,还须有一定的灵感和创造性。

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宗教、政区历法、阴阳五行、家族礼法、饮食服装、文化奠基、*治经济制度、明君贤相的治国方略等等,但由于教材中很少有专门论述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课文,例如人教版只是在必修五的“梳理探究”部分有所提及,且也只是简单地说了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四个方面。这些知识分布又比较零散,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更难。

另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平时的教学对这些内容不是特别在意,想起来了就说一说,想不起来就算了。再加上不少教师可能自己都不是怎么清楚,更不用说去教我们的学生了。但是,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走到再远的远方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不应该忘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总之,无论是站在考试角度来说,还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说,我们都不应该把这些优秀的中华文化常识遗忘在脑后。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施古代文化常识的教学和复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必须做个明白人

关于这一点,教育界那个“一桶水”和“一碗水”的概念就应该是较好的比喻。我们知道,高中语文教师虽然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甚至很多是研究生毕业,虽然也学习过中国古代文化概论,但是并不能代表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做学生的时候,不知道没有关系,但是当了教师恐怕不能总是以自己不知道作为借口了。更不应该拿韩愈的“**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来为自己找借口。所以,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我们较好可以让自己成为“一桶水”。为此,我们就必须尽可能多掌握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知识。首先,多收集相关资料,笔者就收藏有王力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向仍旦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徐公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段启明先生编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这样一来,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有所比较,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完善。再者,多查阅权威的工具书,比如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词典》。因为有些文化常识只有从这些权威的工具书上才可以找到。最后,做好读书笔记,整理好这些内容,将分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根据教育的功能不同梳理归类,每一类下分若干知识点,以课文中的某一古代文化知识点为突破口作分析,成扇面辐射展开,拓宽范围,并向纵深发展,为之后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努力让学生做个明白人

前面说过,现在的学生对我们国家的悠久文化有兴趣的已经是越来越少。当然,传统文化距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也是不争的事实,可是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不可以拿这个作为借口,因为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那么,想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我们就需要想办法,尽量让学生也做一个明白人。为了努力让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笔者曾经尝试过这样一些做法。

1.开展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是高考复习最常用的方法,而市场上的很多复习资料对传统文化知识很少提及或者提得不全面,所以我们自己在复习的时候就需要有所拓展。但是古代文化常识浩如烟海,在开展专题讲座的时候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也没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我就选择了常见的几个专题,例如历法文化、星宿文化、姓名文化、职官文化、年龄文化、节假日文化常识等。我们知道,如果以凌乱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话,效率必定会低很多,所以在教学之前,我先把这些知识尽可能按照学生的认知方式进行组合。例如在讲到职官文化常识的时候,我就系到高中人教版必修四李密《陈情表》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的例子,随后尽可能把相关的官职与中学课本结合做比较详细的分析。

2.在体验中深化认识

进行古代文化常识教学,最麻烦的就是这些知识与当代社会生活严重脱节,这中间不是隔着一层纱,而是隔着一堵墙,一堵厚厚的墙,而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打破这堵墙。让学生“穿越”就是比较有效的办法之一。什么是穿越?就是让学生尽可能体验这些古代文化常识,把这些文化常识与现代社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期在体验中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例如在进行姓名文化常识教学的时候,我就带领学生“穿越”了一回。在学习完这个专题之后,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1)每个同学在组内分享自己的临时名字、正式名字;(2)更改自己的名字,试着给自己取号或者绰号,并说明缘由;(3)小组总结姓名、字号等之间的异同;(4)教师作课堂分组交流总结。这样一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不会显得那么空。

3.零存整取

顾名思义,零存整取就是要求学生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虽然之前有专题文化讲座,但是这不能代表讲座可以把所有的文化常识都包含进来。为了尽可能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记录在平时考试、训练里出现的古代文化常识。时间一久,量变就会发生质变。可能有不少老师觉得这样做太浪费时间,因为仅仅专题复习可能就至少需要花费一个礼拜的时间,而且认为这样做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基本不可能。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还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是仅仅就为了试卷上的那三五分?

鲍鹏山教授曾经说:中学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本来就应该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它的基本使命。同时传统文化经典本来就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假如我们的教育里面没有了文化,教育就是残缺不全的,我们只是在教知识、教技术,缺了最核心的主体。文化不只是知识,文化本身也是教化,就是教育。教学生传统文化的时候,不仅是在教传统文化的知识,而且是在用传统文化把他文明化。所以,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无疑是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的较好方式。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篇2

>> 成语和古代天文历法 论夏代的青铜器、文字和城堡 天文历法知多少 论夏代玉器的审美特征 崇祯帝支持平民与科学家的天文历**战 基于时空气合一的六十甲子天文历法研究 天文历法谚语与住宅建设 论研究夏代音乐的必要性 对高中物理教学中拓展天文和航天知识的思考 关于夏代文字的推论 恺撒的历法 几个天文知识概念 天文学的发现和分类 古代的历法与皇历 初中古文化常识系列解读之天文历法 初中古文化常识系列解读之——天文历法 论朱天文台*著名编剧朱天文小说文本的语言艺术 论中国长城的天文学特征 论航天期刊与航天文化的关系 2012年的特殊历法现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沈金亮:《〈尚书〉传本真伪之争新论》,《文史杂志》2014年第3期。

[5]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中华书局2009年版。

[6]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编著《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0年版。

[7]杨伯峻:《论语译注・卫灵公》,中华书局1980年版。

[8](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9]杨光成:《西羌壮歌》,《西羌文化》编辑部出版。

[10]任乃强:《四川上古史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1]《木姐珠与斗安珠》,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篇3

关键词:诵唱法;古诗词;适时反馈

《广东省义务教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2年版)》中要求:“古代诗文教学要以诵读积累为主,以整体感知为主。以课标推荐背诵篇目和教材设置精读课文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其他篇目则以学生自读为主,*思考。要防止学生走向字字落实、句句讲解的繁琐串讲模式。”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在素有“诗国”之称的国度里,古诗词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值得我们回味品评。今天,古诗词不仅纳入高中生能力考查的范围,还起到学习语言、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作用。所以,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古诗词教学。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在高中阶段,学生在三年的时间要学习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选修1-15,共20本书,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可以说教材已为我们实施古诗词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载体,但纵观我们的教学实践,情况却不容乐观。

我从教师教学和高中生学习古诗词两个角度,分两个层面来看目前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1.教师层面:教法落后,课堂低效

当前,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往往存在一种模式化教学:“解题―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文学常识―分析关键字―解释句子含义―概括主旨或诗人表达的情感―赏析写作特色”。篇篇古诗词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得多,学生自己体悟得少,且僵硬、呆板的教学方式多年不变,结果必然造成古诗词教学的低效,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激情,让最富空灵性、最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诗词失去了它特有的魅力。在日益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中,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当下的流行趋势。因此,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已显然不适合新时期教学的要求。

2.学生层面:兴趣不强,成绩堪忧

随着现代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当下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不断冲击着学生的知识构成,学生阅读空间日渐狭小,阅读品位日渐降低,出现不少学生认为学古典诗词落伍、不够现代的现象。此外,很少有学生是因为喜欢古诗词、觉得古诗词美才去读,更多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动机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目前,古诗词俨然成了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个瓶颈。高中古诗词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学生对古诗词毫无兴趣,或者毫无知识需求,学习就很难持久下去。可见,进行古诗词教学,首先要挑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如果让古诗词走进课堂并能扩展到生活中来,教师教学能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得以激发并促进,那么我们的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感悟古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出路――诵唱法

古诗词一般利用短短的几十个字和涵盖率很高的词,却表达了无比丰富的内容。一般说来,古诗词给人的感觉就是晦涩难懂,让人捉摸不透。如果不是把《唐诗三百首》全部背会,如果不是欣赏了很多的宋词与元曲,如果不是在反复地吟诵中逐渐体会诗人内心充盈的感情,仅靠平时的现代汉语知识来阅读古诗词,都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我们要读懂古诗词,就必须心里有对古诗词的积累。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呢?我认为方法无需很多,只要学生能够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去做,一招即可,那就是――诵唱法。

1.认识“诵唱法”

诵唱法,又可称为诵唱古诗词背诵法,是指在学习古诗词时,利用现代多媒体播放技术,将古诗词配曲演唱出来而达到背诵目的的方法。此法是借鉴了现代青少年喜欢说唱、以歌代诵的特点而创造出来的方法。

诵唱法,就是反复地实现“唱―诵―唱―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古诗词的词句牢牢印刻在学生的心里,久久不忘。以诵唱来带动整个古诗词教学可以简化头绪,重视学生的自我理解和感悟。不同形式的诵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涵咏诗歌,体悟诗意诗情,探求诗歌内在的深层意蕴。这种方法特别受学生的喜爱,每天只要有一个学生唱起了靠前句,全班学生就会津津有味地投入到诵唱的行列中,没有老师的邀请,没有学生说古诗词题目,学生自发性地诵唱着,而且唱得那么整齐、那么投入、那么动听。时而活泼轻快、时而优美抒情、时而激昂奋进,悦耳的歌声久久地回响在教室里。

2.实施“诵唱法”

(1)形成合力,搜集整理资料。单凭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此时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之间既分工又合作,班级里形成合力,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现代网络资料等高科技手段,收集所有能够诵唱的古诗词,或是收集所有与古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等辅助资料。

(2)引导诵唱,体悟感知。在诵唱时,加入作者、写作背景等文学常识的介绍,增加学生对古诗词文学常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对词句蕴含感情的理解。

(3)适时反馈,激励创新。导入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在诵唱时,提醒学生温故知新,鼓励学生创造性发挥。

以上就是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高中古代文化常识范文精选8篇)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倾诉星球其它相关文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sxq.cn/hjgl/3VVaq1f7.html

Elva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Copyright www.qsxq.cn 【倾诉星球】 联系我们 |皖ICP备2021018307号-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